三问互联网专车 私家车究竟能“载客”吗?
2015-6-12 09:42 来源:东方网汽车频道综合
三问:专车会泄露个人隐私吗?
“我被恶意恐吓了!”昨天晚上,刚坐完专车回到家的车辉接到了一通令他有些心惊肉跳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刚刚送他到家的专车司机。原来,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加上司机不认识路,让车辉原本20分钟就能到家的车程足足用了快1小时才到家,感到气愤的他给司机点了个“差评”,却招来司机一通夹杂着粗话的炮轰电话。
被司机“骚扰”,成了一些乘客的共同经历。点开司机的评价页面,尽管系统对乘客的手机号进行了部分屏蔽,但由于司机和乘客通话时手机页面上显示着双方的号码,部分司机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差评”便可以轻易找到“元凶”。
“乘客被骚扰后,可以向平台进行投诉。我们受理、核实情况后会对司机进行相应处理。”滴滴快的方面回应。
而带有一定社交因素的顺风车也让一部分乘客担心起自己的隐私安全。“我的搭车请求直接就说明了我住哪儿、我在哪儿上班,要是万一泄露了怎么办?”市民韩女士说。
专家建议:互联网平台应对数据“脱敏”
“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不容忽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副教授朱巍表示,此前优步公司就曾因为用户个人信息泄露而陷入争议当中。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应当加强系统防护能力,防止个人信息因外力而被泄露,一方面在乘客和司机之间应当引入“脱敏”数据,“例如后台乘客对司机的评价,完全实现匿名。”
朱巍还建议,互联网专车目前还缺乏强制保险环节,乘客用车安全仍存在隐患。目前互联网专车公司大多设立了理赔基金池或是和保险公司合作,为车辆和乘客购置一定保险,但仍需要更适用于专车环境的金融产品,明确一旦出现事故,乘客、司机、互联网平台的各自责任和权利。